邓小平长子邓朴方,北大跳楼致终身残疾,余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合金网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12月1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的日子,联合国人权奖的颁奖典礼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作为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权奖的中国公民,也是第一个坐着轮椅上来领奖的残疾人,他的上台,赢得了全场所有人的掌声。

然而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邓小平的长子,因为从北大教学楼上一跃而下,落得终身残疾,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面。

身为一代伟人之子,遭遇了如此的不幸,却依然顽强地生活下来,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令人感动。

深沉的父爱

1944年,在山西省左权县的麻田村,邓小平在迎来了自己的女儿之后,也即将迎来自己的儿子。

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敌人在“临死”之前的反扑十分地凶猛,不断地在搜捕,而且穷追不舍,处境十分地危险。

好在卓琳十分坚强,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怀着身孕一边照顾邓小平的生活,一边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

就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儿子出生了,邓小平为其取乳名“胖胖”,希望儿子可以健健康康胖胖的长大。

当初邓小平的第一个女儿邓林,在出生后,就因为卓琳要随部队转移作战,只好将其托付给了当地的一个老乡来抚养。

这一次,这个儿子也不得不托付给了老乡,后来邓小平常常告诉自己的孩子“是太行老区的人民养育了我们全家啊”

在将儿子托付给老乡之后,邓小平便随部队转移了,直到1年后,邓小平才派人将儿子接到了129师的司令部。

卓琳抱着许久未见的儿子便不松手,还对邓小平说“都快2岁了,才见到儿子几次?而且老是叫‘胖胖’、‘胖胖’的可不行,该取个名字了。”

邓小平听完后,想了想说“邓太行怎么样?”邓小平和刘伯承是挚友,两人的关系非比寻常,就连给孩子起名字都要互相借鉴。谁知道卓琳听完后哭笑不得:“那哪行啊!哪有一模一样的名字?而且以后上学了,老师万一喊起来,还不弄糊涂了。”

恰好刘伯承走了过来,邓小平便说“师长,你给想个名字吧,我想叫太行结果被你的孩子占用了。”一句话把刘伯承弄得哭笑不得。

还没见过给孩子起名字也能怪被别人占用的,但是刘伯承还是动起了脑筋,“胖胖,胖胖,我看干脆一分为二,胖字拆开”

说着还动手翻起了字典,一边找一边念念有词,“有了,一边念朴,一边念方,朴实方正,你们看这个怎么样?”

朴实方正,邓朴方,邓小平一听就觉得不错,卓琳也觉得没意见,总比起“太行”好多了,就这样,邓小平的大儿子就取名叫邓朴方了。

从此以后,邓朴方就跟着父母东奔西跑,四处迁徙,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居在北京,开始过着稳定的生活。

父亲的影响

虽然有着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但是邓朴方从小就被教导——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过朴素的生活。

邓小平吃饭从不挑食,而且是有什么就吃什么,也不许浪费一粒饭或一棵菜,当有一粒米饭掉在桌子上的时候,邓小平都会用筷子夹起来吃掉。

在这影响之下,邓朴方也会十分地注意,曾经在邓小平家里做过两年多的厨师后来回忆到“邓小平是一个十分会过日子的人。”

“他们吃什么从来不特意交代,一边我做什么他们都吃什么,只要备好辣子就成,唯一几次加菜,也是为了给那几个孩子吃。”

因为邓小平的关系,邓家的伙食一直不错,但是邓小平也只是吃的很简单,大部分饭菜都留给了几个孩子吃。

后来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撰写了一本回忆录,她在书中也写道“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虽然他平时并不太善于表达感情,但是我们都知道父亲是爱我们的。”

邓小平一生穿过的衣服,绝大部分都是缝缝补补,就连在后来他视察南方时所穿的那件布夹克,也已经是穿了几十年的旧款式。

“我的父亲喜欢抽烟,他的衣服袖口和裤子上,经常会有烟头烧出来的小洞”邓朴方说,“可即便这样,这些衣服父亲也舍不得扔,总是叫母亲补一补再穿”

邓朴方在八一小学上学的时候,班级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邓朴方的父亲是谁,这是因为邓小平特意交代他不要告诉班级里的同学。

那时候的学校里,流行着一股不好的氛围,小孩子们攀比心理重,总是在互相比较谁的父亲官职大,谁的家里地位高。

谁的爸爸是团长,谁的爸爸是司令,谁的爸爸又是将军,邓朴方听的比谁都清楚,可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父亲是谁。

“以前觉得很委屈,好像低人一等似的,后来反倒觉得没什么”每当有同学问邓朴方爸爸的时候,他都是支支吾吾,时间久了,同学们也就不再问了。

等到了高中二年级,一次学校里要召开干部活动,想请一个人来做个开场,结果学习的团委书记直接找到了邓朴方,想要他邀请邓小平来开场。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邓朴方竟然是总书记的儿子,邓朴方正如名字和父亲的期望一样,朴实方正地做人和生活。

跳楼残疾

高中毕业后,邓朴方考上了北京大学,可他却没想到,没等到大学毕业,他那本该翱翔的人生从此就折断了翅膀。

后来邓朴方回忆,“当时就觉得自己肯定死定了,没想到最后活了下来。”儿子残疾的消息传到了邓小平的耳中,正在江西南昌的邓小平焦急万分。

当时医院的诊断是高位截瘫,从胸部往下的位置完全没有知觉,就连靠自己的能力坐起来都是一种困难,只能在清河福利院里靠着别人的救济过活。

爱子心切的邓小平觉得,与其让别人来照顾儿子,不如把儿子接过来由自己照顾,他当即和夫人卓琳商量,终于在1971年将儿子接到了南昌自己的住所。

这时候的邓小平已经接近70岁的高龄了,夫人卓琳也已经快60岁了,两个自己都行动不便的人,还要照顾一个瘫痪的儿子。

见到儿子的第一眼,邓小平一句话都没说,上了大学后有3、4年没见的儿子,再见面就已经成为了残疾人,哪一个做父亲的心里不难受。

邓朴方后来回忆“当时父亲见到我,什么都没说,就是直直地盯着我,我也不记得父亲有没有流泪,也许流了,也许没流,但心里面一定是在流的。”

沉默,坚毅,不轻易流露感情,是身边的人对邓小平的评价,有人后来问邓朴方,“你觉得你父亲会为你难过吗?”

邓朴方笑笑不说话,他是明白的,尽管邓小平不轻易流露感情,但邓朴方一眼就能看出来父亲心里的难过,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泪,是在心里流的。

在南昌的日子里,邓小平“沉默”地撑起了这个家,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料瘫痪在床的邓朴方,母亲卓琳在一旁默默地支撑着。

邓朴方心里也很难受,“我感觉自己非常地对不起他们,他们爱护我,教育我,还精心地培养我,我却带给了他们如此巨大的痛苦。”

不止一次,他万念俱灰,想到自己今后只能这样浑浑噩噩度日,就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流泪,终日望着窗外的竹林叹息。

“是父亲告诫了我,把我从无底的深渊中拉了出来,他自己那样艰难,还要考虑我,还要给我做榜样,父亲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人”

在那条曲曲折折,幽幽静静的“邓小平小道”上,没有人知道是否邓小平独自一个人流下了眼泪,也没人知道他在那条小路上想着些什么。

这个“小小的个子”却拥有着巨大的肩膀,尤其是在儿子的面前,他一如既往的坚定,从来没有动摇过。

每天早上,邓小平都会过来给儿子翻身擦背,端水喂饭,一次,邓朴方看着自己连坐都坐不起来,懊恼地别过头去,不肯再看着父亲。

邓小平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胸膛,说道“哪怕坐不起来,也要坐得正”在邓朴方人生中的最低谷,父亲的默默鼓励给了他很大的力量。

“我永远把父亲作为自己的榜样,也永远往不了父亲的教导”1980年,邓朴方在熬过了心理上的煎熬和斗争中,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一个机会。

中出息和小出息

“父亲常说,要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算没有大出息,也要有‘中出息’和‘小出息’。”邓朴方将这句话记在心中一辈子。

1979年,改革开放后,邓朴方开始在世界各地上到处寻找能够救助他的医生,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外科医生阿姆斯特朗联系上了他。

“我很感谢阿姆斯特朗医生,是他让我能够重新感受人生,也有能力去做一些我一直想去做的事情。”邓朴方说道。

1980年,邓朴方接受了手术,成功地坐了起来,虽然下半身还是瘫痪,但对于邓朴方来说,这样已经足够他去做一些事情了。

没等伤口愈合,身体完全恢复,邓朴方就搭飞机返回了祖国,他在茫茫黑夜中苦苦坚持到了今天,终于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尝到过失去自由和尊严的痛苦,那么其他人呢?世界上是否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一样,只能让这残疾困扰自己的一生?”

人在残疾之后,遭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打击,而是心理上的摧残,绝望,无助,还有衍生出来的失落感,孤独感,更有人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毫无用处而去自寻短见。

邓朴方决定要将自己的余生奉献在这门事业上来,“命运予我不公,我曾沉沦绝望,但现在我感谢命运,不然我不会懂得残疾人所遭受的痛苦”

而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社会上对于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诸如“残废人”的称呼不在少数。

许多残疾人在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还继续遭受了歧视和虐待,残疾人和普通人一起购物,就要被一些店员冷眼看待。

一同坐公交车时,因为残疾人行动不便,便要遭到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拳打脚踢,还会有司机一直按喇叭催促。

这种种不公平而且带有歧视性的行为,邓朴方看在眼里,“残疾人不是废人,残疾人也可以工作,也可以和正常人拥有同样的地位。”

在他的努力和号召下,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他在成立仪式上喊出了更高远的目标:中国需要人道主义。

他认为,靠法律,靠制度来维持是基础,但是最终能够促进社会改变的,是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人道主义,也就是尊重和平等。

他不仅要给予中国千千万万的残疾人以平等的尊重,帮助残疾人解决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问题,也要给予残疾人同样的工作机会。

他帮助了无数的残疾人重新获得了光明和站起来的机会,也给了千千万万的残疾人一个日益美好而温暖的环境。

在他的号召下,几十年来,人们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已经融入到了生活当中,在生活时常可以看到,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受到周围人的热心帮助。

随处可见的残疾人通道,残疾人电梯,残疾人爱心座椅,许许多多的地方有着残疾人的服务和优惠,人们不再歧视,也会伸出帮助的手。

2003年,鉴于邓朴方的伟大贡献,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世界残疾人事业,联合国颁发了这个奖项给他,表彰他的卓越贡献。

2008年,邓朴方在奋斗了20多年后,在给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谋取福利和争得利益之后,他选择功成身退,继续做回了那个朴实方正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