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宏斌刘伟兵通讯员刘诚报道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所辖都江堰市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扎实推动到期国债提醒兑付工作取得实效。1-7月兑付应兑未兑到期国债12笔15.9万元,累计兑付达57笔250.7万元,已兑付笔数和金额占应兑未兑到期国债的87.69%和92.98%。
该支行高度重视,安排部署到期国债提醒兑付。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要求,该支行把到期国债提醒兑付作为“行长跑流程”重点攻坚项目,强力推动存量到期国债“清零”行动。在摸清到期存量国债应兑未兑情况后,督促指导承销机构建立分类管理台账,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寻找国债持有人,务求应兑尽兑。针对2020年以后的到期国债,指导各承销机构建立常态化到期国债提醒兑付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国债发行、兑付良性循环。
重点督导,切实纠正个别机构重发行轻兑付问题。在连续两年开展到期国债提醒兑付工作后,应兑未兑到期国债还剩24笔36.02万元,是难啃的“硬骨头”。据统计,在上述未兑付到期国债中,辖内某银行就有10笔16.4万元,笔数、金额分别占41.67%和45.53%。为此,该支行先后2次约谈该承销机构负责人,要求其高度重视,务必采取有效措施,把存量到期国债摸清摸透,安排专人负责提醒兑付。截至7月末,该机构应兑未兑到期国债全部查清,实现兑付2笔0.6万元,查实并正按程序兑付3笔8.1万元,两者金额合计占未兑付存量的53.05%,提醒兑付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着眼长远,探索构建国债提醒兑付工作长效机制。到期国债应兑未兑问题,一直是金融服务领域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通过近三年的国债提醒兑付工作实践,该支行探索解决应兑未兑到期国债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起国债提醒兑付的长效机制,即对2020年以前特别是国债实名制以前的存量到期国债,各承销机构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对穷尽一切办法仍然无法查清国债持有人的,按照有关会计制度纳入表外管理;对2020年以后存量到期国债,由承销机构建立常态化提醒兑付工作机制,核心是建立包括线上宣传、定期公告、电话短信、上门拜访等多元化全方位提醒兑付渠道,积极改造系统推动国债到期自动转存业务发展,以优质的国债投资服务,切实维护国债投资人利益。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