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古老的线
诉说着这座城700多年的“生长”历程
它就是
北京中轴线
北京传统中轴线
长7.8公里
肇始于元代大都
那时,这条线便确立了北京城
中轴明显、左右对称、层次分明的城市布局
让我们从北向南
穿越这条线
解锁700多年的时光
北京钟鼓楼为这条线的北端点
雪后的北京钟楼(2020年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北京中轴线上的鼓楼(2020年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明清时,这里是北京城的报时中心
“北京时间”从这里响起
明代继承并发展了中轴线
不少标志性建筑落成
比如景山
据说是由拆除元代宫殿产生的废料
和挖筒子河产生的泥土
堆砌而成
景山万春亭(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山上的万春亭成为传统中轴线的制高点
壮美的紫禁城尽收眼底
人们在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拍摄雪后的故宫(2019年1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清代对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加以修缮、改造
如今中轴线上的许多建筑是清代遗存
比如宏伟的故宫“三大殿”就在这条线上
恢弘、居中、对称
强化了中轴线在城市中的统领地位
北京故宫(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午门外
曾是“左祖右社”的皇家坛庙
现在成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场所
2008年4月30日,第四届北京奥运会歌曲评选活动颁奖晚会在北京太庙举行。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天安门广场
见证了很多历史性时刻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中轴线上也充满着烟火气息
尤其是在正阳门以南的“外城”
游人在北京前门大街游览,身后是正阳门箭楼(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北京前门五牌楼(2020年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前门大街上
有轨电车“铛铛铛铛”
你的内心却像火车“逛吃逛吃”
全聚德、都一处、六必居等老字号
都起源于此
北京前门大街一家老字号的工作人员在门口迎客(2017年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逛累了
还能到天桥看一场精彩的演出
这里是古代北京民间艺术汇聚地
现在是北京的一处表演艺术中心
“文艺范儿”延续数百年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演出(2018年4月28日)。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天桥东侧的天坛
是古代祭祀神明的重要场所
现代,它和先农坛已向公众开放
这是2021年2月17日通过玻璃反光拍摄的游客在天坛公园参观游览(照片旋转180度)。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近十年
北京市推进老城保护
对不符合老城风貌的建筑
进行腾退、搬迁或拆除
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一列动车组列车驶过北京永定门城楼(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永定门
是7.8公里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南端点
然而中轴线的故事并未在此结束
北京永定门城楼及周边景色(2021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牛云岗摄)
沿着中轴线南北向延长
“鸟巢”、“水立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中轴线延长线又给这条线赋予新的生机
中轴线一直在“生长”
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
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
新时代,北京中轴线更显活态遗产魅力
未来的北京城
必将更加壮美
编辑陈媛媛